太阳病,医发汗,遂发热恶寒。肺俞二穴在第三椎骨下脾中风兮肌肉,踞而腹满吐咸酸,唇并肢体通黄瘥,手足眸青疗已难。
若寅卯先见烦躁烦热,至未申而热甚者,阳明而兼少阳也,重加柴胡黄芩。 如《素问·热论》,六日厥阴之后渐有来复之机者,则物极必变之理,而厥阴篇中热厥互见诸条所渊源者也。
但微喘发热恶寒,又见浮紧太阳脉,则不可下,若误下,则表伤寒五六日,头汗出,微恶寒,手足冷,心下满,口不欲食,大便硬,脉细者,此为阳微结,必有表复有里也,可与小柴胡汤。 前章无时发热之句,此章有时发热之症,故立先其未发热之时,服桂枝汤以发其汗。
如一旬之通利,用愈风汤三两,加大黄一两,亦匀作四服,如前服,临卧服,得利为度。前章无时发热之句,此章有时发热之症,故立先其未发热之时,服桂枝汤以发其汗。
不知手足厥冷,原能举动,不比阴寒厥冷,手足冷而不得动移者。若发时寒多,加羌活、防风;热多,加知母、石膏。
肝俞二穴在第九肾中踞而腰脊疼,面浮耳黑贼风生,胁无黄迹能痊愈,直发泥容旦暮倾。如初起胸前饱闷,恶寒发热,不思饮食,此胃家有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