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缓脉有二义,和缓之缓,脉有力濡柔,不大不小,以形状之缓,验二气之和也。主黄耆桂枝五物汤者,调养荣卫为本,祛风散邪为末也。
此承上条互发其义,以详其脉也。脉阴阳俱紧,至于吐利,其脉独不解,紧去「人」〔入〕安,此为欲解。
李□曰:血瘀内无实热,故外证但如热状,而其脉不数疾,反无热也。<目录>卷二\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少阴病,吐利,手足逆冷,烦躁欲死者,吴茱萸汤主之。
风气内扰,故腹中烦脾死藏,浮之大坚,按之如覆杯,洁洁状如摇者,死。如渴者之下,当有「小便不利」四字,必传写之遗也。
张璐曰:脉来厥者,知厥逆之寒热交胜也。此申上条下利后便必□之义也。
乃风湿相搏之身体疼痛,非伤寒骨节疼痛也。下之则寒虚内甚,而腹胀满,故卒起头眩,心下痞满,食则下利清谷也程应旄曰:动气误下,是为犯藏,左右上下,随其经气而致逆,故禁同汗例。